云南: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早春时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云淡风轻,阳光明媚。洱海湖盆沿路盛开的格桑花,美丽迷人。洱海的自然美景令人陶醉,洱海保护和管理的成就也令人振奋。
生态环境公报发布的洱海水质优越,2018年营养,比去年有所改善、湖水水质Ⅱ类7个月。大理州环境保护局局长谭力强表示,这是大理州以洱海保护和治理为重点,全面防治污染工作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落实“八大战役”部署,建设七大体系
洱海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治疗,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果断措施开放救援模式和保护洱海流域的水环境”2016年11月,并推出了“七行动”的洱海保护和治疗。
2018年11月,省委和省政府再次坚决的决定和部署赢得了“八大战役”,在洱海保护和控制污染,生态搬迁,我的进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处理、流域生态修复,过度发展和建设治疗,和水质量改进。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理州的国家权力,建立七个系统(系统的科学规划,完成工程系统,绿色的发展体系,规范管理制度,高效的技术系统,严格的责任制度,健全货币进入系统),和社区全面开始洱海污染防治,重点对保护治理工作进行了完善。
大理州阐述了洱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坚持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推进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岸线、绿线、禁线。
实现生活污水的全面收集和处理,控制面源污染
投资78.05亿元建设的范围涵盖2565平方公里洱海流域,从农民乡镇收集和处理深度、尾水排放的湿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完整的收集、污水处理,而在整个盆地建立城镇和农村污水的雨污水分流系统,国内第一。
新建和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并网后,将建成1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38个分散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23.9万吨。污水管网30,64.58公里,化粪池123,300个,尾库92个,生态湿地27,600亩。
制定《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8项配套措施文件并严格实施。截至目前,减少大蒜种植10.18万亩,外调消化含氮磷化肥1.8万吨,推广商品有机肥2.3万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现全面禁售禁用,推广绿色生态化种植20.54万亩。
坚持依法治湖,启动洱海保护治理条例修订,制定出台洱海流域《餐饮服务业管理办法》《乡村民宿客栈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行“乡镇初审、市级复核、乡镇审批”的农村住房联审联批制度,规范洱海流域农村建房审批,保住水生态用地。
加强科技支撑 制定河湖长工作制
聘请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等10个科研单位21名湖泊治理专家,组建洱海抢救性保护行动科研和专家咨询团队,建立洱海保护专家联席会议制度,开发建设大理洱海监控预警信息管理平台,为洱海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建立起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督察体系和州、县市、乡镇、村、组五级河长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双河长”“沟渠长”“岸线段长”制。制定出台12个河湖长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对洱海27条入湖河道实行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以水质结果倒逼河湖长制工作责任落实。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州、县市一线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派驻16支驻乡镇工作队在一线开展工作。各级组织人事和纪检部门在指挥部设立专门工作组,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进行一线监督执纪。派驻16支驻乡镇工作队,一线开展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省、州、县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向市场借力。“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洱海保护资金162.91亿元。
谭利强认为,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初步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洱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洱海流域绿色发展模式初显雏形,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民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增强。
目前,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8年Ⅱ类水质月份比2016年增加了两个月。蓝藻水华滋生势头得到控制,全湖没有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湖内水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全湖水生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
- 上一篇:江苏环境厅:响水爆炸事故园区内河受污染 已封堵 2019/3/22
- 下一篇:鄱阳湖环境资源法庭成立 江西首家 20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