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乐彩

行业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全球海底开启震动模式 数据共享可提高地震海啸监测预警

来源:      2018-10-18 09:25:00      点击:

】重复!1016日,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报告了两起地震和海啸。北京时间上午828分和晚上93分,洛蒂群岛东南方向新喀里多尼亚海域发生6.6级和6.8级地震。

    半个多月前,也就是928日,印尼太平洋火山带发生7.5级地震,在震中以南70公里的帕鲁湾引发大规模海啸。据当地政府107日发布的最新消息,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已达1763人,另有265人失踪。其他地方官员说,多达5000人可能在地震和海啸中失踪。这意味着这次地震是自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啸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高频率的地震是否意味着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平原16日采访时表示科技日报》在今年上半年,上面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发生6.5级海底地震只有六次,特别是从4月到7,环太平洋地震俯冲带活动的“真空”,这在过去的几十年是非常罕见的。但自8月以来,世界进入了“地震”模式,海底强烈地震频发,一些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灾害。

连续地震活动之间有联系吗?

    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刘宝华表示,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们是否相关。

    刘解释说,对于陆地地震,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密集的地震台站等手段来监测地震信号,但目前海底地震的监测手段非常有限。海底地震台站的密度和精度相对较低,数据不能实时传输。这也是目前国际同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荒野先生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我们观察和预测地球内部的能力远远不足以揭示地球内部活动的周期性。”从该领域的角度来看,海底地震引起的同震位移导致海平面波动,海啸波向海岸扩散,在低洼地区造成大面积洪水,造成海啸破坏。“观测密度不足、观测时间序列短等因素限制了人们对地震和海啸过程的认识。”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海岸线长达5万多公里,所有22个海啸浮标都“搁浅”了,原因是缺乏维护资金和对渔民造成损害。目前只有137个潮汐观测站,远低于这个数字,平均每300公里不到1个。在受海啸严重影响的部分海峡只有两个潮汐站。但是,由于维护不当,其中一个长期无法提供数据,另一个没有观察到波动。这就是为什么在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后,印尼国家海啸预警机构取消了这一警报。

    从场地的角度来看,陆地地震的后果往往可以在现场发现,但是对于海洋地震的过程来说,源场信息只能通过远程测量和反演获得,这使得观测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澳大利亚、智利和俄罗斯在世界各地部署了60多个海啸浮标,其中30多个在太平洋幸存。中国在南海设立了两个海啸浮标。但小野洋子说,更好的数据共享可以显著提高地震和海啸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更多环保及纯水处理设备资讯请关注皙全苏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