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下突飞猛进 自主创新成环保产业短板
【】随着国家进一步释放加强污染防治和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的信号,环保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然而,随着中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为了打破行业的劣势,迫切需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一系列环保政策相继出台,环保产业市场的吸引力开始释放。社会资本流入和企业跨越国界,环保产业迎来“最佳时代”。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环保收入为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27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行业专家认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政策扶持产业,最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引入等“三大文章”, 新的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税收法律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极大地刺激了对污染预防和控制的需求,已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的环保产业。
污染防治战役打响,中央对地方环境保护监督力度加大。未来,环保行业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分析人士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环保市场将会有需求
我国环保产业已达到“万亿级”规模,是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的光荣。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瓶颈也日益突出。例如,行业盈利能力薄弱,自主 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根据2018年主要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业绩报告,由于融资环境紧张、债务违约频发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项目工程放缓,影响了企业绩效的增长。
在众多不足中,“资金短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环保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特征,盈利能力弱,过分依赖政府资金。特别是清洁和绿色的公共产品项目需要政府投资,但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3000多亿元,不到总量的1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落后者也值得关注。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的需求理论和方法技术均来自发达国家
“此外,大多数环保企业更注重工艺设计,忽视了创新能力,导致前期研究能力不足,在未来的竞争中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专家说。
如何突破开发瓶颈?创新是一个不可能的门槛。在基础研究层面,要加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军指出,为了更好地刺激和动员更多资金投入环保产业,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刻不容缓。绿色金融体系一旦建立,可以大大提高绿色项目的资金回报率,降低污染项目的回报率,从而迫使污染企业出局,引导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
幸运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污染预防和控制,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已经改善,绿色金融体系变得更清晰的轮廓,和社会资本是越来越关注环保产业持续的好消息将极大地刺激环保产业的生命力,这是有利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 上一篇:2020年北京湿地保护率达60% 2018/9/17
- 下一篇:江苏八个沿江城市启动“检察蓝”司法协作 保护长江生态 2018/9/17